外部中美角力持續,內部產業升級換擋,中國經濟面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最大的變局。在經濟新周期中,舊產能要出清,新產能要突破,“快魚吃慢魚”的現象會更加普遍。企業要生存,要盈利,要增長,要成為市場中的“快魚”,不僅僅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去夯實現有盈利點,更是要通過投資創新,發展新戰略、新模式、新技術、新市場、新業務、新產能,找到新的盈利賽道和成長曲線。
2024年,監管層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,鼓勵企業通過投資并購,提高產業集中度,尋找跨行業發展空間。如何運用好政策紅利,洞察市場先機,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整合資源、升級轉型、增強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,最終提升企業的內在價值和市值,是每一個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。
本課程希望從宏觀形勢分析、中觀行業研究、微觀量化分析這三個維度著手,通過分享思路、工具、模型、方法以及豐富的投融資與并購重組實例,幫助企業系統地建立投資并購決策體系,在新舊動能切換的時代,復盤戰略,適時調整,合理規劃,前瞻布局,穩中求進,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,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,創造發展機會。
在兩天的課程中,我們將一同思考困擾眾多企業的投資和增長的問題,如:
- 本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困境,該如何通過投資找到第二成長曲線?
- 公司考慮投入一個戰略性新項目,但短期內可能沒有經濟收益,如何對這種項目作可行性分析?如何決定投資規模和節奏?
- 公司在考慮并購產業鏈上游的一家企業,有哪些定價方法?
- 公司考慮并購一家新質生產力的初創公司,但其產品尚未批量上市,其技術仍有待市場的驗證。應如何對該類企業定價?
- 公司與并購標的企業在價格上的分歧非常大,怎么解決?
- 公司擬進入一條新的賽道,財務部需要根據營銷部門做的市場分析和預測,做出財務分析。但如何判斷營銷部門所做的預測的合理性和準確性?
- 為什么很多投資項目沒有達到預期目標? 如何避開投資/并購中的各種陷阱?
如何搭建合理的融資架構,既能有力地支持企業發展,又能有效控制風險?
- 行業迭代,產業鏈重構,什么樣的產業能夠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?企業如何趨利避害,前瞻布局?
- 從新“國九條”到“并購六條”,監管發布了一系列資本